和选址顾问聊聊
选址顾问帮您选址,省钱省时一站式服务。逆风翱翔:一个小镇青年的机械帝国崛起之路
——记成都宏力机械创始人张远航的创业传奇
第一章:三万块的起点,从广州到成都的跌宕人生
2015年夏天,四川泸州某县城,23岁的张远航攥着父母东拼西凑的3万元,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。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刚从广州某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,父母在县城经营一家小五金店,每月收入仅够糊口。临行前,父亲拍了拍他的肩:“娃儿,家里就这点能耐,剩下的路靠你自己了。”
在广州,张远航和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微型机械加工厂,专接五金配件代工。起初,他们挤在番禺一处城中村的铁皮厂房里,靠两台二手数控机床接单。凭借过硬的技术,他们逐渐接到外贸订单,将螺丝、轴承出口到东南亚。然而,随着利润增长,合伙人因分红不均闹翻。2018年寒冬,张远航带着仅剩的设备和8万元积蓄,毅然回到四川,瞄准了成都这座“新一线”城市的工业脉搏。
第二章:成都厂房出租信息网上的转机
初到成都,张远航在“成都厂房出租信息网”上疯狂刷帖。彼时的他,既要考虑租金成本,又需匹配机械加工所需的层高、承重和电力配置。他跑遍双流、郫都、龙泉驿的工业园区,最终在“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”找到一处800㎡的框架结构厂房,首层8.1米层高、250kVA变压器配置,租金仅1元/㎡·天,还能享受政府50%的租金减免。
资金仍是难题。他抵押了老家父母的房子,又向亲戚借了20万,勉强凑齐押三付三的首笔租金。厂房里,他亲自调试设备,白天跑客户,晚上睡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。为了省钱,他骑着二手电瓶车穿梭在工业园区间,烈日暴雨从未间断。“那段时间,我连泡面都只敢买袋装的。”他回忆道。
第三章:贵人相助与“破局之战”
转机出现在2019年夏天。在一次行业展会上,张远航结识了某外资汽车零部件厂商的采购总监王总。对方被这个年轻人对精密齿轮加工工艺的执着打动,抛出一个“不可能的任务”——一周内交出2000套误差不超过0.01毫米的涡轮增压器壳体样品。
张远航带着团队三天三夜连轴转,改造机床夹具、优化切削参数,最终提前12小时交货。检测报告显示,产品精度远超客户预期。这笔订单不仅带来50万元营收,更让宏力机械跻身该厂商的二级供应商名录。此后,公司陆续接到德国、日本的汽车零部件订单,年产值在2020年突破5000万元。
第四章:扎根成都工业园区的扩张之路
随着订单暴增,原有厂房已无法满足需求。2021年,张远航通过“在线厂房网”锁定成华区龙潭寺工业园的一处独栋厂房。这里紧邻地铁17号线,层高7.2米、楼板承重2吨/㎡,配备专业吊装口和双回路供电,完美契合精密加工需求。更关键的是,园区聚集了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上下游企业,形成产业协同效应。
此时,张远航开始布局技术升级。他引进五轴联动加工中心,组建20人的研发团队,专攻航空航天精密部件。2023年,公司自主研发的钛合金航空支架通过德国莱茵认证,拿下空客二级供应商资质,产值飙升至8亿元。
第五章:从租户到业主的产业闭环
2024年,宏力机械年产值突破20亿元。张远航做出重大决策——在温江“联东U谷千亿产业园”购置50亩工业用地,投资5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。新厂房配备AGV无人搬运系统、工业互联网平台,可实现年产精密部件300万套,成为西南地区首个“黑灯工厂”示范项目。
如今,站在自家厂区的观景台上,张远航常对员工说:“当年我在‘成都机械加工厂房出租’板块刷帖时,从没想过能拥有这片土地。但只要你敢赌技术、赌诚信,时代总会给你答案。”
后记:小镇青年的工业梦
从3万元起步到20亿帝国,张远航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韧性。他常提到:“成都工业园区厂房出租”提供的产业沃土,以及“在线厂房网”这类平台赋予的资源链接力。如今,他正筹划成立创业基金,专门扶持机械加工领域的小微企业。“我想告诉那些睡在厂房里的年轻人:成都的机遇,永远比困难多。”